<廟宇活動>炮屑製三神像 記錄朝天宮鞭炮文化 - 日期:2012-01-29

中國時報【張朝欣╱雲林報導】

廟會慶典燃放鞭炮後的炮屑,只能火化清除,但北港朝天宮請來佛像工藝師,利用炮屑為主要材料,製作了媽祖與千里眼、順風耳神像,並以黃金描繪全身花紋,造價達百萬元,讓「炮屑變黃金」,做為鎮廟之寶留於後代子孫。

朝天宮香火鼎盛,信眾習慣在慶典時施放大量鞭炮來慶祝,每年農曆三月十九、廿日的媽祖出巡,施放的鞭炮更是以千萬元計算,廟方為記錄地方特有的鞭炮文化,決定請佛像工藝師魏俊邦,利用炮屑製作媽祖與千里眼、順風耳神像。

魏俊邦花了半年時間,收集篩選可用的炮屑做為主要材料,並用糯米粘製,最後以黃金描繪媽祖與將軍身上的花紋,製作三尊高兩台尺的精美神像,他表示,三尊神像是他的畢生傑作,不只是神像,更是藝術品。

魏俊邦說,描金部分最為耗工費時,將黃金融化再描繪上去的工夫,已愈來愈少人會了,他花了很多的心血製作三尊神將,就是希望把這項古老的工藝流傳下去,同時見證媽祖宗教信仰在台灣的蓬勃發展。

廟方表示,朝天宮的文化大樓收藏各個年代所流存下來的文物,這三尊神像將做為收藏品,不做為祭拜用,目的是讓後代子孫了解這個年代的工藝與文化,在媽祖信仰的歷史上,留下美麗的見證。
-----友善連結-----
 
 
 
 
 
 
更多連結

服務專線:02-2732-4477
 
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關於我們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