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地方采風>雲嘉南篇-夢見怪龍見龍里 水溝環繞龍江里 - 日期:2011-12-25

中國時報【陳易志、曹婷婷、張朝欣、鄭光宏、程炳璋╱綜合報導】

雲林縣有六里有龍字,包括斗六市龍潭里、袌忠鄉龍岩村、元長鄉龍岩村、口湖鄉成龍村,東勢鄉龍潭村。

口湖鄉成龍村的地方耆老說,成龍之名有「望子成龍」之意,加上村內有七座崙仔排成龍形,才名為「成龍」,子孫也很爭氣,出了許多醫生、律師、教師,民風很純樸善良。

由於與影星成龍同名,村民很希望成龍本人能來訪問,但因地處偏遠,許多人根本不知有成龍村,倒是最近觀樹基金會在成龍溼地打造國際環境藝術村,成龍村才漸廣為人知。

嘉義縣三五七個村里,「龍」字輩有八個,包括布袋鎮九龍里、見龍里、龍江里;東石鄉龍港村;義竹鄉龍蛟村;水上鄉龍德村;中埔鄉龍門村;竹崎鄉龍山村。

其中布袋鎮的見龍里與龍江里,地名都有一段與生肖脫不了關係的故事。據村長表示,見龍里先民多數隨鄭成功移居來台,因部落集居在荒野中央,古名「內田庄」;爾後因有長者夢見有條怪龍顯現至部落中降臨,群議協商後,認為神龍降臨庄中乃吉兆,即將內田庄更名見龍。

龍江里原名新厝仔,後來蓋卿雲廟後,因排水溝由東繞到西邊,形狀像一條龍,庄西有一個小山丘,所以叫龍江庄,民國卅九年行政區域調整後,更名龍江里。

台南市有七個里有龍名,包括六甲龍湖里、麻豆龍泉里、佳里龍安里、子龍里、永康龍潭里、東區山里、龍崎龍船里。永康龍潭里的地名由來,據說純粹是為了好聽。原來,永康原為蜈蜞潭庄,光復後以蜈蜞潭本部落而命名為蜈潭村。民國六十四年二月一日,村民認為村名不雅,遂改稱為龍潭,聽起來稱頭多了。

七股區龍山里在日治時代至光復時期原名下山仔寮,民國四十八年地方士紳認為當地已有上山仔寮部落,相形之下顯得「屈居人下」,於是申請變更名稱,並以當地信仰中心龍山宮取名龍山村,縣市合併後改為龍山里。文史工作者林永龍表示,清朝時,外地人民移居到當地,移民帶著池府千歲神明供奉保平安,定居後決定蓋廟祭神,取名為龍山宮。

-----友善連結-----
 
 
 
 
 
 
更多連結

服務專線:02-2732-4477
 
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關於我們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