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地方采風>基隆迎斗燈 北管拚陣頭 - 日期:2010-08-25



2010.08.23 聯合報╱記者張源銘/基隆報導



 



基隆中元祭放水燈前的序曲「迎鬥燈」昨天下午冒著豔陽舉行,各姓宗親會請出斗燈遊行遶境,聚樂社與得意堂沿途吹奏拚實力,各姓斗燈最後請進慶安宮內,直到中元祭結束再請回各宗親會。



基隆中元祭放水燈前的大活動就是迎鬥燈,昨天下午2時不到,各姓宗親會早已把各姓的斗燈請到花車上,2時開始遊行遶境,從信一路出發在市中心遊行,最後抵達忠二路的慶安宮。



迎鬥燈遊行除各宗親會花心思裝飾各自的斗燈花車,基隆特有的聚樂社、得意堂兩大北管團體也在遊行隊伍前「拚陣頭」,努力吹奏。



基隆市文化局指出,早年兩大團體在各種地方節慶都奮力演奏,相互較勁,但兩團體也都以禮相待,因此迎鬥燈遊行,一開始由得意堂領頭,遊行到旭川河口,得意堂的隊伍會停下,禮讓聚樂社的隊員超前當領頭,到了舊主普壇的仁五路會再換一次,這個古制沿襲至今,大家都嚴謹遵守。



許多民眾不知道斗燈是什麼?文化局表示,斗燈是寺廟建醮、普渡常見的闢邪祈福器物,可為信眾祈福,平時都安奉在各姓氏宗親會館內,只有在農曆713日下午迎鬥燈時移出會館。



「斗燈」是一姓共有,或數個姓共同供奉,代表同姓的血緣關係,斗燈最上層擺有尺、剪刀、秤、劍及鏡子等吉祥物件。



文化局指出,「尺」可「度長短」,「剪刀」可「大小由之」,「秤」可「權衡輕重」,劍號巨闕,可「辟除不祥」。斗燈燄光前的一面圓鏡,發出祥和燄光,象徵生命的無限靈光,斗燈一經點燃,不能熄滅,以求取吉兆。



-----友善連結-----
 
 
 
 
 
 
更多連結

服務專線:02-2732-4477
 
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關於我們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