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地方采風>北投媽祖國際文化節 週四祈福遶境 - 日期:2012-01-30
〔自由時報記者黃忠榮/台北報導〕
台北市「北投媽祖國際文化藝術節」昨天開跑,這也是「北投媽祖文化藝術節」開辦以來,首度改為國際文化藝術節,希望結合北投在地溫泉特色,將文化藝術節推向國際。
北投媽祖國際文化藝術節由北投慈后宮主辦,昨天的活動是請神入紅壇,以及由清樂社南北管排場的樂團表演為國際文化藝術節暖身,重頭戲則是在二月二日(農曆正月十一)在捷運新北投站南側道路舉行遶境祈福大典。
北投慈后宮建造緣起於西元一九六三年,當時北投庄人口遽增,地方繁榮,於是地方賢德開始準備籌建一座媽祖廟,做為庄民的信仰中心。
日治時代大籬笆庄耆老陳傳於大正十四年(一九二五年),雕塑有天上聖母神像,借辜氏田寮奉祀,一九三二年陳振榮題贈匾額曰「慈后宮」。
台灣光復後,慈后宮原址原是藺草田一片,佃主辜彬甫深感神威英靈,願將北投鎮清江里田寮中廳一間第一七九號暨土地二五八坪餘,虔誠捐獻為天后聖母建廟基地,慈后宮遂成北投庄民信仰中心。
耆老指出,在北投地區宗教活動發展過程中,輪值角頭的拜拜或是神明遶境,不論是平埔族系、漢系、漳州系、泉州系、地緣色彩、宗親祖公會等幾乎都會參與。
例如,農曆年後北投庄慈后宮的媽祖遶境,轄內干豆、嗄嘮別、北投庄、唭哩岸、石牌等五大角的大廟,除了會迎請廟中的大媽及二媽出巡遶境,在北投街和嗄勞別庄迎媽祖的同時,也能看到淡水清水巖的清水祖師及大龍峒保安宮的保生大帝身影。